對於台灣拼音教育常見的錯誤觀念

世界台灣語通用協會提供/2003.10修訂

1.「ABC是英語字母」。--嚴格來講,這是錯誤觀念。
【說明】
ABC的正確觀念是「羅馬字母」,如同123是「阿拉伯數字」。任何國際機場的符號都是由「阿拉伯數字」與「羅馬字母」兩項全球通用的符號組成,各國大都在小學階段就讓學童認識「阿拉伯數字」與「羅馬字母」。台灣過去只教阿拉伯數字,羅馬字母未教,是一項缺憾。「羅馬拼音」是指用全世界通用的26個羅馬字母來拼寫任何一種語言,拼寫德文時叫做「德文字母」,拼寫台語時叫做「台語字母」,拼寫英文時才叫做「英文字母」。國內很多人將ABC誤認為只是「英文字母」,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2.「英語是全世界最好的語言」。--錯誤。
【說明】
英語是目前全世界最通行的語言,但不是最好的語言。「英語字母符號」與「音標符號」的發音不完全一致,例如「英語字母 a」的發音為〔e〕,但音標符號〔a〕的發音為「ㄚ」。「字母符號 a」在全世界大部分語言的發音都是「ㄚ」,而非〔e〕,例如日語的「a, i, u, e, o」發音就是「ㄚㄧㄨㄝㄛ」。英語的發音很奇怪,其實是有點「爛」的語言。全球語言的三大類型如下:

  (1)字母與音標一致,字母就是音標,音標就是字母。例如全球第二大語言的西班牙語,字典不需要音標。台語拼音也是如此,字母就是音標,音標就是字母,相當簡便。

  (2)字母與音標不完全一致。例如全球第一大語言的英語,字典需要音標,有例外音。需要藉由「自然發音法」來掌握「字母與音標」之間的規則,然後大概可以猜出八成以上英語字母的發音,剩下來無法以規則處理的發音,再藉由「強記」來解決。

  (3)文字與音標分離。例如全球第三大語言的華語,看到「漢字」無法發音,字典一定要有音標。注音符號與漢字的發音關係基本上是脫節的,學習者必須耗費心力來強記。

基於上述三大類型的比較,台語低年級教學宜用「字母就是音標,音標就是字母」的台語拼音來協助聽說訓練,不宜用注音符號或漢字來作為低年級台語教學媒介。

3.「羅馬拼音會與英語產生混淆,所以不要學羅馬拼音」。--錯誤。
【說明】
這是受「注音符號中心」觀點的誤導。「英語字母符號」與「音標符號」的發音不完全一致,例如「英語字母a」要發音為〔e〕,「英語字母e」卻要發音為〔i〕。這些發音會產生混淆,但並不會構成學習的真正障礙,也沒有人抱怨說「英語字母與音標會產生混淆,因此我不學英語」;目前國小英語大都採用「自然發音法」來克服「英語字母與音標」之間的混淆。台語拼音與英語「自然發音法」也有許多共通之處(例如p pㄆㄆ,t tㄊㄊ),只有部分字母的發音,台語與英語不同。台語拼音(接近英語音標)與英語字母發音,八成以上相同,只有少數不同,這些不同並不會構成學習上的真正障礙。教學上,只要有清楚的指導語,跟學生說「我們現在教的是台語拼音,不是英語」,學生便能夠分辨

4.「台語拼音很困難,上了36甚至72小時還是霧煞煞」。--錯誤。
【說明】
傳統的台語拼音學習,確實有上述的現象,使許多國小老師在台語拼音的學習上,倍感挫折。目前經過改良後的「台語通用拼音」,以及台語通用拼音所提出的「拼音直接教學法」,已經使台語拼音成為「容易學,容易教」的簡便工具。

5.「國小台語教學的混亂是因為台語拼音系統太多造成的混亂」。--錯誤。
【說明】
台語拼音原來有二三十種系統,經由九年一貫民間教科書的篩選機制,在民間主要教科書只剩下三大系統(「台語通用」、「教羅」(教會羅馬字)、「TLPA」)。其實,過去(2001年9月)全國民間台語教科書市場,八成以上全部都是「TLPA」,換句話說,全國國小民間台語教科書的拼音,幾乎只剩下一種拼音。如果這種拼音確實很好,那麼台語教學的混亂問題,早已經解決了。其實不是拼音系統「太多」的問題,而是「拼音教學法」的問題。

6.「九年一貫課程台語綱要規定:第一階段要達成認念音標系統,並利用音標系統協助台語的說聽讀寫。這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這是錯誤。
【說明】
根據上述,傳統的拼音教學方法有困難,但是「台語通用拼音」確實有能力達成上述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目標,因此是可以達成的目標。有些人打算將第一階段的「音標系統能力」刪除,移至四年級(第二階段)才教,其實,即使移至四年級才教,傳統的拼音教學方法,對四年級學童照樣會學的很辛苦。

7.「低年級說聽為主,不必學台語拼音。」。--不是很正確的觀念。
【說明】
若按照這個觀念,國語科也不必教注音符號了,目前我們教注音符號有其一定的道理。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在開始時,都是「說聽為主」,所謂「說聽為主」是「七八成是說聽,兩三成是讀寫」。如果「百分之百只有說聽」,往往是該語言沒有拼音,或不被重視,只能非正式的學習。現在台語已經成為「必修的正式課程」,應該要有像國語科一樣正式的教學法。國語科的重要教學法有二:也就是「說聽讀寫配合」的「混和教學法」以及「注音符號直接教學法」。這兩個國語科的重要教學法,「台語通用拼音」已經引入,大大提升台語與國語平等的教學地位。綜言之,低年級台語當然要以「說聽為主」,但是掌握一種簡便的拼音工具,讓教師的教學與學童的學習,更方便。

8.「英語、國語、母語,三種語言三種音標,學童負擔太重。」--錯誤觀念。
【說明】
國小一年級同時學英語、國語、母語,由於英語與國語太強勢,因此必然會傷害母語的落實。合理的規劃是「幼稚園與低年級全力落實母語教育,中高年級以上全力落實英語教育,彼此應該分開,不要讓英語來傷害母語」。但是若說「英語、國語、母語,三種語言三種音標,學童負擔太重」則是錯誤觀念,因為即便是一年級同時學這三種語言,只要適度規劃,音標系統並不會造成學習的主要問題。「台語通用拼音」的作法是一年級前十週只學注音符號,第十一週以後,「搭注音符號的便車」,讓注音符號與羅馬字母配對學習,通常學童很快就會學會台語通用拼音,尤其是導師而不是科任老師教拼音時更容易,因為導師可以請「愛心媽媽」協助帶動教學,一週只要有三次接觸羅馬字母的時間,學童的學習很快,根本不是負擔。目前國小英語都是教「自然發音法」不教音標,「自然發音法」與台語拼音的語音八成以上可以相通,字母又都是同樣的26個羅馬字母,學童的學習很快,根本不是問題。綜言之,這三種語言若同時放在一年級,其弊病不是「三種語言三種音標的負擔問題」,而是「三種語言的排擠作用,導致英語必然傷害母語教育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