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及整合台語(閩南語)拼音的思考

林央敏詩人(「毋通嫌台灣」的作者)

2006.03.18佇教育部216議室座談會所發表

一、序:

1.茲事體大,關係台語教育成效。教育部舉辦這次座談會,廣納眾意,很好。

2.本人立場:拼音符號為語言的工具之一,台語拼音應為台語的教育及推展服務,兩者關係是台語遠重於任何一套拼音方案,是故擇一套或整合出一套最能促進台語教育的方案為最重要考慮。

3.我的台語拼音經驗:

1986年起開始讀教羅《聖經》及國內外學者研究閩南語的著作。

1987年後之作品中的台語注音由ㄅㄆㄇ轉向abc(羅馬拼音),經仔細思考時代潮流、大環境、台語的前途、教育、文學及其他諸多因素後,認為個人及語言學的需求與社會大眾的需求應分別考慮,乃參酌較新的國音二式、耶魯式國際音標、英語音標等來修改教羅並使用之。同時獨力進行編纂台語字典的工作。同年與友人辦《台灣新文化》雜誌,鼓吹台語文學運動,並下願為台灣本土母語的復興及母語文學、文化奉獻。

1989年起本人全面使用電腦打字直接寫稿,更覺台語的文字符號要能方便電腦處理的重要。同年分別與鄭良偉先生及洪惟仁先生兩位友人聚晤,他們都提到羅馬拼音本就有兩個系統,即有ptk做ㄆㄊㄎ和ㄅㄉㄍ的分別,兩者都對。

1991年出版《簡明台語字典》(前衛)。

以上種種經驗與觀察,讓我確信自己希望台語落實到社會大眾及兒童,在羅馬拼音方面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

1992年,「台灣語文學會」的TLPA拼音方案製訂後,台語文界間增加拼音之爭,此後教羅與TLPA兩派持續爭鬥,我發現此事(及其它文字上的爭議)對台語文運動已造成不良影響,便不再涉及台語書寫方面的爭議和主張。

1995年,任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建議不同派別的台文人士勿公開互鬥,並希望教羅及TLPA能私下整合,以減少紛爭。

          …………

二、關於台語音標,無論是要依現有各方案整合出一套方案,或選擇其中一套方案,乃至重新製訂一套方案,

    我認為首先應確立這套音標的用途:

    (一)如果是要提供做為研究台語的語言學專業用途的話,就不勞教育部及我們眾人再費心了,因為不待政府規定,語言學家自會依其需要去修改他們已有的適於研究用途的語音標記系統。這方面最好交由語音專業人士去討論。如果台語音標是設定在這個用途的話,將無助於推展台語教育,因為語言專業性的系統精密而複雜,不利大眾學習應用。

  ※(二)如果是要提供做為台灣一般社會大眾、老師、學童等等用以教學台語的話,今天的座談會就特別有意義和有必要,因為可以了解社會實際需要並集思廣益。而基於這層功能需要,我認為我們應設身處地,站在社會大眾及兒童學習台語的立場來思考台語拼音方案或抉擇方案,切不可本位主義,尤忌以語言學的學術研究立場來思考。因為這套系統是要給一般人、包括中小學生使用的,而不是專為目前的台語界人士或台灣的語言專業人士使用的。(歷來語言學界做為學術用途的音標系統與社會大眾所用的系統就不相同,英語如此、華語如此、台語亦如此。)

三、社會一般大眾對音標的需求:就是社會大眾並不管語音學的較複雜的規定,他們只需要這套符號能正確標示語音(含聲韻調)和依賴這套符號能正確習得語音,能較快速的學會語言就好了。以華語注音符號為例:比如ㄅㄆ、ㄚ在語音學上的差別(如送氣、清濁、發音部位等),符號上並沒標出,兒童並不需知道其差別,但也能學會「巴、趴」的正確發音。所以為了符合這樣的需求,我們台語音標的符號方案最好需儘可能合乎下列原則:

1.簡單清楚:容易書寫和容易機械處理,比如使用字母較少又不會造成系統紊亂,而且方便電腦打字、傳輸。

2.易學易用:合乎社會大眾對符號的認知及約定俗成的用法,才不致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或干擾混亂,如此自然易於學習應用。

3.國內通用:若與國內別的語言的拼音方案使用同一類符號時,同一符號的發音或同一發音所用的符號,要能和國內主要語言的使用習慣相通;比如台語、華語、客語是國內最主要的三種語言又皆同為漢語,應儘量求其相通,如此可減輕學童和民眾學習各語言的負擔,並易於各語族群間的相互學習。若台語的拼音符號「自閉系統」(指同一發音卻用不同符號或同一符號卻要發不同音),特別是與更強勢的華語和英語有嚴重的衝突時,將不利於學童學習台語。

4.通國際:同前一道理,要易於和國際最通行的語言即英語相容,儘量減少台語和英語的衝突。蓋在今日世界,台語拼音諸方案中,最能與英語字母的發音相容者才是最能與國際接軌的「世界通用」。且簡單以[ p t k ]三個符號當例子說明:關於羅馬字母的發音系統,古今台外向來存有兩種主要差別, [ptk]要唸做[ㄆㄧㄊㄧㄎㄝ]呢?還是唸做[ㄅㄧㄉㄧㄍㄝ]呢,按前述第2,3,4 原則判斷,顯然我們應用它們作為[ㄆㄊㄎ]而不是[ㄅㄉㄍ]的符號才合乎社會大眾的需要,又與國人所學的其他國內重要語言和最重要的國際語言的發音較為相通。(英語的ptk存有兩種發音,但以ㄆㄊㄎ為多為常態)。

5..放眼未來重於觀照過去:如果現在是19世紀之前的拉丁語系的時代,台灣的羅馬拼音應以「台羅」(或教羅)為優,但現在是英美語系的時代,是以「通用」為優。在傳統與潮流(現在及未來)、在舊與新不可得兼或不能相延續時,我們應勇於改革,順應時代潮流做改變。比如傳統的、舊式的「反切」和新式注音符號或羅馬拼音相較,應該捨傳統工具而取新式工具,哪怕舊傳統已有百多年或千餘年歷史,也不應拘泥於傳統。再如台語的教會羅馬拼音(如台羅式),在台灣民間雖已有一百多年的傳習,不管有多少文獻資料,當它的書寫系統不符時代潮流,就應加以改革,而其實只要將舊的拼寫式換成新的拼寫式,並不減損那些資料的內容,之所以如此,乃因拼音方案只是書寫符號或記音工具之一,它不是語言本身,請辨明兩者的本質不同。同理,再以聖經為例,因舊式教羅拼音非多數人所習慣,以致1996年後,連教會本身都不再用它拼讀聖經了,但台語聖經仍能以另一種書寫形式存下來,並被使用。這情形猶如當初的文言文與白話文,文言文雖有千年傳統且累積了汗牛充棟的文獻,但不合時宜,仍應以白話文替代。

    6.其他關於台語聲調:1.標調時,調形應儘可能反應出語音的實際調性。2.多餘或重複的調名應取消。

四、觀察目前較通行的幾套台語羅馬拼音方案,屬大同小異,再按上列原則比較其「小異」後,以「通用拼音」為最佳,教育部若欲擇一,最好以此案為準,但讓民間台語界人士可依其習慣使用相同或不同拼音。若欲整合,則[p t k]的發音法,當以「通用拼音(ㄆㄊㄎ)」為本去進行整合,整合出來的方案,名稱叫什麼乃屬次要。

 附各系統對ptk 的發音規定: p t k

        ◎台語台羅  ㄅ ㄉ ㄍ (同此之各式歸納於台羅)

        ◎台語通用  ㄆ ㄊ ㄎ (同此之各式歸納於通用)

         台灣華語  ㄆ ㄊ ㄎ 

         台灣客語  ㄆ ㄊ ㄎ 

         英語讀音  ㄆㄧㄊㄧㄎㄝ

       萬國(DJ)音標  ㄆ ㄊ ㄎ(為主)

        英語KK音標  ㄆ ㄊ ㄎ(為主)

       威妥瑪式音標  ㄅ ㄉ ㄍ(1859∼)

        耶魯式音標  ㄆ ㄊ ㄎ(1943∼)

      交通部(舊式)  ㄅ ㄉ ㄍ(∼1998?)

      交通部(新式)  ㄆ ㄊ ㄎ(1998?∼)

     中國閩語(舊式)  ㄅ ㄉ ㄍ(∼1957)

     中國閩語(新式)  ㄆ ㄊ ㄎ(1958∼)

     中國華語(舊式)  ㄅ ㄉ ㄍ(明代∼1925)

     中國華語(新式)  ㄆ ㄊ ㄎ(1926,1958∼)

五、只要能正確標記發音(聲韻調)和讓人正確發音的拼音方案都是正確的,但方案有優劣良窳之別,好的方案易為社會大眾接受,可在教學上收到功倍之效,達到較快速復興台語、推展台語文的成果。反之不好的方案,會阻礙學童對台語的學習興趣,產生排斥或畏懼心理,並造成學習其他語言時的困擾,也可能徒惹家長民眾的怨懟。此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職是之故,請關心台語文的釘根發展及對台語拼音方案具討論權、決策權的人多以此為念:我們的台語及拼音符號是要供社會廣大民眾及兒童學習使用的,而非只供少數語言學者及對台語特別興趣的人使用的。

六、關於語音的清濁,在語音學上有其分別的意義,但在說話者的發音上實不具意義,也就是說語音固分清濁,但實際說話時的發音是分不成的,因為當所有子音,無論本屬清音或濁音,當它與母音結合發出後,所有的音都會變成濁音,原因在於所有母音都是濁音。因此我們不需完全泥於語音學或傳統的規定,稱某些字母只能表示濁音,不能當清音使用,何況某些字母是清濁兩用。又關於送氣不送氣的音,也不需像語音分析那般,需要另加符號以表示送氣,比如ㄅ(不送氣)、ㄆ(送氣),符號本身就已分別其不同了,不需另加符號來表示ㄆ是送氣音而寫做「ㄆh」或「ㄆ'」(好在注音符號的設計者沒有這樣畫蛇添足的做法)。

七、另外建議:

    1.若主要兩式之優劣利弊暫時無法做一客觀之判斷時,建議教育部擬個可以公平實驗的方法,讓兩式得以同時在未曾學過任何台語羅馬拼音的部份學童和部分民眾身上教學之後,再調查受教者的學習成果和對兩式的接受度。也可將兩式之主要差別(單純列出差別就好)廣為通告全國民眾,讓社會大眾做選擇。也可規定所有台語初學教本必須標注兩式,並且兩式都教,再讓教師依學生的接受度選擇其一。如此必能得到一個最客觀的數據,以決定台語拼音方案。

    2.普通音標(注音符號)力求簡單,是小學生短時間內就能學會的東西,不是什麼高深學問,並非得要有所謂「語言專業」或語言學家才懂得如何設計,將來若有舉辦類似座談,建議多邀請非台語文界、也非語言學界(兩者易對拼音符號存有成見或使用習慣的偏好),但實際從事基層母語教學的老師來參加,而該母語教師需對兩式拼音皆有相當認識或都有兩式拼音的教學經驗者,聽聽他們的看法。(2006.03.18)

附、反通用拼音之各種說法的非理性與謬誤:(非本次座談會主旨,略而未寫,如教育部願聞其詳,再為文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