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聲音之美」的詩集
dang hōng-zing /2002.09.01
定居佇法國的華人文學家高行健先生,佇2000年得著諾貝爾文學獎,對外發表伊的寫作之路捌公開講過「文辭之美,不如聲音之美」,即個見解予從事台語詩創作的人得著足大的鼓勵,因為台語上大的特色就是伊有豐富的音樂性,「詩樂和諧」的特色。著親像咱讀唐朝大詩人柳宗元的詩歌「江雪」,即首詩全部用「入聲字」作韻跤,所以若用台語的「文音」朗誦,就會當體會佇江雪頂老翁的寂寞、凄涼、無奈何(dā-ŭa)的心情。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真歡喜佇許詩人正勳兄即本「鹿耳門的風」詩集,咱四界看著規本詩集內容充分發揮了「聲音之美」的特色。比如佇「曝鹽」佮「削蔗根」即兩首詩,咱勻勻共唸、勻勻共讀,音韻組合那像天籟一般,實在是一種享受:
「曝鹽」
-----
日曝盬會閃晰
日曝人汗水滴
滴啊滴 滴啊滴
滴袂離
鹽粒內底有汗味
-----
「削蔗根」
-----
會社廓若動
阿娘無閒規工
艱苦成囝有所望
透早出門三四點 霜凍
暗時入門八九點 露水重
啥人會知伊苦慘
只有月娘來疼痛
--------
佇推廣台語的過程中,我一直鼓舞學員「喙講父母話,手寫台語文」,語言尤其是母語愛佮生活相結合,隨時囥佇喙舌仔內底,另外上重要的是愛用台語思考來創作台語詩、台語文,用台語詩來表現感情,用台語文來表達思想。學員定定(diān-)有疑問,卜用啥乜(物)作題材,我攏會建議寫土地、故鄉、祖厝、廟宇、田園、溪水、親情、囡仔時代、囡仔伴、學園、愛情、族群等,攏是用母語來書寫的好題材,真濟人接受我的建議,攏得著足大的滿足佮成就,我相信母語佮鄉土、親情是剝袂開个(eo),毋是任何一種語言有法度來取代个。
佇「鹿耳門的風」詩集,每一個單元「鹿耳門的風」、「阿娘咧叫我」、「往事往事,攏是詩」、「詩情畫意」、「愛佇雨中莩芛」、「世間敢有愛」、「逼親不從」,攏是流露對歷史的追憶、土地的關愛、親情的數念、故鄉的生長、牽手的扶持,用上蓋有感情的筆尖,寫出一首一首的詩聲。比如佇「白鴒鷥林」即首詩,
鹿耳門溪的風暝日透
北汕尾的湧大聲吼
溪水海水一直流
台江風雲起戰鬥
滄海桑田揣源頭
一直守佇樹林內
白鴒鷥
一代傳一代攏無搬走
對頭到尾看透透
即幾冬來,我時常有機會佇外口演講、教課,有人請教演講的技巧、撇步等,我的回答是:精彩的演講毋免講究技巧、嘛無啥乜(mi-)撇步,因為誠懇的話著是上好聽的話,充滿熱誠的講演著是上好的演講。仝款一首好的詩作,認真講起來,嘛毋免講究啥乜形式、啥乜技巧,上重要的是「用心落筆」,完成作品了後,毋管是作者抑是讀者攏會「感動」,進一步產生「共鳴」的目標。所以若一再追求形式的、結構的、語詞的層次,毋是對(ùi-)母語的、感情的、反省的、土地的、社會的、人民的角度出發的作品,可能著會變成「孤芳自賞」的文字組合爾爾。
俗語講:「處處留心皆學問」,佇「鹿耳門的風」即本詩集,作者不但用心過日子,用心觀察,用心寫作,而且用心做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所以佇每一篇作品處處留落了「用心」的痕跡,雖然無講求技巧、設計形式,但是技巧、形式自在其中,這是作者高明的所在。比如:「娘佮嫻(gàn)」即首詩
伊卜做娘總掌管,
叫咱著愛做嫻,
娘佮嫻
運命完全無仝款
|
|
麻糬手內出
做娘做嫻家己熨
毋免問神
毋免問佛
「用台語作詩,用台語作文」,對大多數使用台灣話的人來講,是毋捌有的經驗,多數人的疑問是「台語敢有字?」、「台語敢有法度創作?」「台語創作敢有夠水準?」佇我寫作經驗內底,竟然是,讀一世人的華文,寫不計其數的華語文章,但是無一篇予我感覺有價值、驕傲的作品,一直到我有機會用家己「阿娘的話」來練習寫台語詩、台語文,才予我真正體會著做一個台灣人的意義,因為「喙舌佮筆尖」合一,著是台灣話佮台灣情、台灣心的結合。母語不但會當用來創作,擱是用來表達感情、思想、見解上好的工具。汝看佇「斷索的搖笱(gŏr)」即首詩,用土地的聲嗽寫出對遭受地動災厄鄉親的疼心佮毋甘:
島嶼
可愛的島嶼
上蓋舒爽的搖笱
島國的囝孫
代代生湠
佇遮快樂安居
|
|
敢是搖笱的索仔袂堪得
雄雄煞來斷去
地動山崩無張持
大力搖 出力獻
獻過來獻過去
山崩地亦裂
厝倒人亦死
仙走伊都走袂離
兩千外人活埋慘死
佇母語正在咧推動的時刻,咱面臨真濟困境佮挑戰,有音標佮用字的困境,有華語佮英語的挑戰,但是咱無驚惶(hiăn),因為咱的母語是世界上嫷的語言之一,咱即碼上欠缺的是一篇一篇台語文作品,一本一本台語文冊,所以當咱看著正勳兄發表伊一首一首的台語詩,即碼擱卜出版伊的台語詩集,這是台語文界一件大代誌,我相信當咱優秀的台灣囡仔開始佇母語田園種作的時,著是台灣文藝復興的開始,即本「鹿耳門的風」詩集佇即個關鍵的時代做了誠好的起步。
(董峰政寫佇鯤島台語園地 2002年9月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