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2(三)02
《台灣主題的歌謠》
早安台灣
詞:陳明章 曲:陳明章
有汝的心,牽著阮的夢,行過zit段坎坷的烏水溝,
阮的心,向著太平洋講,早安台灣Formosa,
一生一個夢,只求台灣會平安,
合歡山的百合花,唱著母親的向望,
慈心、齊心、堅持、和平
疼惜母親,疼惜囡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這就是咱台灣,早安Formosa。
(說明:「早安台灣」改為「平安台灣」kah妥當。百合花bik-hap-hue)
二、台灣早前的名稱(以漢語族的觀點)
(1)東鯷d稭ng-tĕ/dĕ:
「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前漢書.地理志、卷二十八下)
連雅堂與日本市村贊次郎,攏認為「東鯷」就是指台灣。
(2)夷洲糚-ziu:
「黃龍2年(230年)春正月,…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市,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陳壽)
*亶洲指今日本。
「夷洲在臨海(浙江台週一帶)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眾山夷所居,…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個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眾,荊(多刺的灌木)為蕃障。土地饒沃,既生五谷(榖),又多魚肉。舅姑男婦,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斑文刻畫。…用鹿酪(骼)為矛以戰鬥,磨礪青石以作矢鏃刀斧…取大空材以著中庭,以大杵旁舂之,聞四五里如鼓,民人聞之均馳赴會。…歌似犬嗥,以相娛樂。得人頭,砍去腦,取其面肉,留置骨。…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南北朝.臨海水士志:沈瑩)(*zit段資料,是一部份學者推定夷洲是台灣的唯一根據。)
(3)流求(li聦-giŭ).琉球.琉求.留求.瑶求.小流求
隋煬帝.大業3年(607年),派朱寬入海「到流求國,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明年,帝復令寬慰撫之,流求不從,寬取其布甲而還。」兩年後,「帝遣武賁郎將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州,率兵自義安(今潮州)浮海擊之,…流求不從,拒逆官軍,稜擊走之,進至其都,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自爾遂絕。」(隋書.東夷列傳)
*第一次可能攻打台灣的鹿港一帶。第二次可能攻打台灣的大甲溪一帶。國王(酋長)歡斯渴刺兜(kaishi harato),「小王」歡斯老模(damori)都被處斬。(kaishi是平埔族的代表名稱)
「流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澎湖。」(宋史.外國列傳)
「流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元代.文獻通考.馬端臨)
(*zit兩段資料,是學者推定流求是台灣的文獻。)
大琉球:指沖繩島。小琉球:指台灣島。大小是指漢化的理解來定。
(4)毗舍耶(bĭ/b糚-si恷-iă)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泉州府),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宋.諸番志.趙汝适/12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