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if (2826 bytes)
h1.gif (1979 bytes)

台語詩

蕃薯厝5號

蕃薯厝車牌      蕃薯厝5號

蕃薯厝5號

郵差送批的番號

伊是阮老父做長工

流汗錢疊起來的厝

一間有伸手仔的

台灣厝

細漢一家伙仔趶的岫       (趶usiü)

透風落雨會當的大欉樹   (bhīh)

 

蕃薯厝

埔羌頭內底的小庄頭

許縣溪流過的小田庄

是我出世的家園

囡仔時代的記憶攏佇遐

溪仔底拍蓬泅             (蓬pong-siŭ)

蓖麻園掠蟋蟀

埕斗拍干櫟               (干gān-lok)

埕尾拈田蠳               (拈liam)

嘛有搖檨仔、挽龍眼仔的

笑聲

 

大漢的時

佇外口徛起趁食           (徛kiā)

蕃薯厝的故鄉

不時出現佇夢中

伊是古早的番社

番仔寮、番仔田

佇伊的隔壁

是故鄉嘛是原鄉

 

蕃薯厝5號

是我做一條蕃薯仔

永遠的住址

永遠的番號

 


【附】蕃薯厝:

    亦寫作「番薯厝」。佇「西勢」東邊的庄頭,早前叫做「番租厝」。永康鄉志─第三章聚落記載:「蕃薯厝」佇西勢東爿,是廣儲西里近中心點,庄名原叫做「番租厝」,係漢人向口埤一帶平埔族人租田耕種租戶的厝,後來才轉音叫「蕃薯厝」,佮一般所講的蕃薯無關係。

    即個庄社大約有三、四百戶,庄民主要是董、林兩大姓:庄頭的廟宇是「廣興宮」,服祀「謝府元帥」,俗稱「元帥廟」,創建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廟前有一條溪水叫「許縣溪」,佇同治三年(一八六四)佮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淹二遍大水,遭受著嚴重的破壞,所以陸續重建。現此時的元帥廟是一九八○年所建,廟埕曠闊,有二欉大欉榕,對廟前看去有山有水,風景優美。

    元帥廟早前有六角頭,其中「英仔甲」佮「後庄」已經廢庄,目前有「蕃薯厝」、「西勢」、「新庄仔」、「崙仔頂」等四庄社。每年農曆正月廿日「元帥爺生」,廟內各庄頭攏有「分餅」的風俗。

    「分餅」風俗的傳說是:一百外冬前,庄民為著祈求生「查甫囡仔」,聚集佇廟內向謝府元帥下願,若會當「一舉得男」,著佇謝府元帥千秋聖誕時搬戲答謝神明,並且「擔餅」分送庄民。所分的餅叫做「水果餅」,簡稱「水餅」。佇逐冬的正月廿日中午以後開始社內家家戶戶分送,分登記有案的「福份餅」佮滿六十歲的「老大餅」兩種,即個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成做一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