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刊號 2005年11月
|
寧南電子報發刊詞 董峰政
本協會成立的目的,在於建立台灣語言的主體性與促進族群文化的交流,所以主張採用「華語通用拼音」,而不採用「中國漢語拼音」。母語亦採用「客語通用拼音」與「台語通用拼音」,以增進族群語言的相互學習與了解,同時把華語、客語、台語合稱為「台灣通用語」,簡稱「台灣語」。 為了加速推動「台灣通用語」的概念,我們成立了「寧南語言文化協會」,並且發行「寧南電子報」,提供一些實用性的資料,給從事母語教學者參考之用,當然對母語有興趣的社會人士,亦在我們的歡迎之列。 今後電子報除了定期提供華、台、客語用詞與俗語的對照,並分別標示通用拼音,以利自學。另外如:台語語言故事、台語笑話、台語謎猜、台語演講稿、台灣俗語、台灣歌謠、台語外來語、台灣囡仔歌、古詩詞吟唱、台語用字探討、各地腔調、歌仔調、台語參考書等,都是刊登的素材,我們希望給讀者一個全新的母語面貌,並期待讀者隨時提供寶貴的意見,讓電子報得以永續經營。
台、華、客、英語 俗語對照
華: 好心沒好報。 hăo sin méi hăo bào. 客: 搥背食屁卵。 cui boi siit pi lòn. 英: The good die young. 善人早死
華、台、客、英語 語詞對照
你好 nĭ
hăo.
li hòr.
n hò.
How are you? 謝謝 siè
siė. dōr
siā. gam
cia.
Thank you. 再見 zài
jiàn. zài
hūe. jhang loi
liau. Good bye. 老師 lăo
shih lau
su sin
sáng
teacher
孽喫仔話
(ghet ket a ūe)
1.
保護三藏取經 2.
苦瓜燉鰱魚 3. 腳底抹粉 (答案在下面
講台語聽故事 董峰政
台語:雜差兼管家。頭家兼夥計。 華語:一手包辦。身兼數職。 來源: 1885年(光緒11年)台灣第一間中學是台南市的「長榮中學」。 第一任校長余饒理先生,是英國長老教會派來台灣的傳教士。當時校址佇現此時台南市北門路啟聰學校博愛堂一帶。 1914年(日本大正3年),由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畢業的萬榮華牧師擔任第三任的校長,除了家己的母語(英語)以外,擱學會曉講日語、台語。 萬榮華校長擔任中學校長以外,另外佇台南、彰化設立兩間「附屬小學」,所以各種開銷真大,同時擱遇著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英國教會經費補助減少,所以想盡辦法節省開銷。當初學生囡仔上下課,攏以摃鐘做信號,全校只有萬校長有一粒「懷錶(今手錶)」,萬校長為著節省人事費用,除了擔任校長職務,兼教師教數學、英文課,擱順sùa(紲)兼校工「摃鐘」的工課。從此就流行了這句「校長兼摃鐘」的俗諺。
全鬥句的台灣俗語導讀 董峰政
「一更窮,二更富;三更起大厝,四更拆袂赴。」zit句俗語描寫一個人一夜之間,ùi散赤到好額起大厝,毋gor天猶(ia-)未光煞咧走路,「落魄」、「風光」攏看佇眼前,人生起起落落,足濟代誌予人料想袂到的。 俗語講得好:「坐咧食,山嘛會崩」。一個人若願趁願食,毋免驚會餓死。「勤儉扑拚」卡有底。一個人上驚趁大錢了後,去染著歹習慣,比如酒、飲、嫖、賭、毒等,zia個歹習慣,往往攏會使人傾家蕩(dong-)產,莫怪有人一夜之間財產化為烏有。另外,趁錢愛照紀綱(ki-gang),毋通想卜好額,煞行歹路,趁無良心錢,一旦事機敗漏被發現,著會家伙破產,所謂「想卜好額,敢會無通食」、另外一句俗語講:「僥倖錢失德了,流汗錢開袂了」,攏值得咱好好思考的話。 參zit句俗語相關的有:「繳若稠(diău),神主牌仔囥椅條」、「半暝報贏徼,天光報上吊。」、「一更報喜,二更報死。」、「好天無存雨來糧,到雨來就無思量。」、「細空毋補,大空叫苦。」、「三年一閏,好歹照輪。」、「圓人會扁,扁人會圓。」、「目珠看粿,腳踏著火」。「想卜好額,敢會無通食。」。 〔華文註〕 1. 一更窮二更富:在一更初夜時尚窮困潦倒,可是到了二更時,卻暴得財富。 2. 三更起大厝:有了錢後,到三更時便想到要擁有豪宅。 3.
四更拆袂赴:到四更時,財富卻揮霍而盡,趕緊拆掉房子,連夜一走了之。簡直就 (本文刊佇1998年08月16日•民眾日報─鄉土文學版)
孽喫仔話
答案:
2.
苦鰱(可憐) 3. 妝腳 (庄腳 -- 鄉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