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的台語─華台語對照

Dang-hong-zing 10/22/2002修訂

    「喙講父母話,手寫台灣文」這原本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代誌(事志),但是佇台灣煞變成是「天方夜譚」的故事。因為一百外冬來的歷史,台灣受著外來統治者的壓制,佇日據時代(1895)「日語」成做(ciann5-co3)台灣的「國語」,終戰了後(1945)國民黨政權嘛將「北京語」變做台灣的「國語」,所以毋管是「台語」抑是「客語」、「原住民語」,攏予人(hong5)當做「鄉土語言」來看待,甚至佇學校場所、政府機關被禁止講方言,因為有即款長期受著壓制、扭曲的語言政策,致使多數人講袂好家己(ti7)的母語,現此時的青少年朋友(新新人類),甚至一句母語嘛袂曉講。台灣先賢連雅堂佇「台灣語典」的自序文內底講:「汝是台灣人,袂使毋知臺灣的代誌」,伊擱講:「我身為台灣人,雖然會曉講台灣話,但是袂曉用母語寫文章,而且有時擱無法度了解台語古漢字的意思,我感覺真見笑。」(註一)當今的台灣人,尤其是少年輩,不但袂曉手寫台語文,甚至嘛袂曉喙講台灣話,咱若無意識著母語一旦失落的嚴重性,從此以後台灣人不但會失去了自主、尊嚴,嘛真緊會變成「失聲」的族群。所以「喙講父母話,手寫台灣文」,是建立台灣為主體性,推展本土文化,上重要的工課。下面我提出幾種的看法,予逐家做參考:

    第一個理由是「台語是會使用來創作个」:用母語來做思考,用台灣話來寫文章,這對佔百分之七十四以上的台語母語人口,是有足大的意義佮鼓勵。「台語敢有字」?這是足濟人的疑問,正確的答案是:「台語大部份是來自於古漢語」,所謂「漢藏語系」的一支,所以當然嘛有「漢字」。舉例來講:「讀冊─讀書)」、「汝、伊─你、他」、「箸─筷子」、「鼎─鍋子」、「走─跑」、「作穡─農事」、「尻川─屁股」、「枵─餓」、「糜─稀飯」、「有身─懷孕」、「早晏─早晚」、「央倩─請託」、「凊飯─冷()飯」、「中晝─中午」、「斟酌─小心」、「細漢─小孩子」、「定定─常常」、「跤手─手腳」、「新婦─媳婦」、「好食─好吃」、「搵豆油─沾醬油」、「吊脰─上吊」、「有空無榫─不適用」、「努力(loo2-lat8)─道謝」等攏是,即種字著是所謂的「古漢字」,到即碼猶原囥佇(khng3-ti7)咱古早冊佮喙舌內底。

    第二個理由是「用台灣話做主體性」:雖然定定聽人講「台語嘛會通」,其實足濟攏是「袂曉假膨風」,因為多數人,差不多講十句話,三、四句愛轉北京語才會當來表達。比如電腦「網路」、褪「口罩」、汝的「行照」、參加「朗誦」比賽,其中「網路」、「口罩」、「行照」、「朗誦」等字詞著自動轉北京語來講,咱共(ka7)稱呼做「半精白仔」台灣話,那(na2)像「雞母屎半烏白」,這著是長期無用台灣話做主體性,所以一寡話講無路來。其實台灣話有足濟傳統典雅的講法,比如:「太太─牽手」、「情人─搭心个(兄)」、「相聲─答喙鼓」、「歇後語─激骨仔話(孽畜仔話)」、「繞口令─盤喙錦/箍喙舌」、「聊天─開講/話仙/破讀(pho3-tau7)」、「前言─踏話頭/扮仙/起鼓」、「最後─煞尾/尾齣」、「螢火蟲─火金姑」、「蝌蚪─肚拐仔」、「黑面琵鷺─黑面撓抔(la7-pue1)/飯匙鵝」、「鯨魚─海翁」、「夜鷺─暗光鳥」、「我們─咱、阮」、「老婆─牽手」、「玉米─番麥」、「花生─塗豆」、「口罩─()喙掩仔」、「木棉花─斑芝花」、「壓歲錢─硩(teh4)年錢」、「漲潮─滇流」、「退潮─洘流」、「瀑布─水沯*()」…等,咱攏愛用正宗原汁的台灣話,袂使直接對(ui3)北京語翻做台語。目前即款用準的、硬拗的、硬翻的情形,相當的嚴重。袂曉用純正的台灣話來交談,講起--來,這嘛是另外一種台灣人的悲哀。佇台灣即塊島嶼,多數的人口私底下是使用台灣話咧(leh0)交談,如果介紹台灣的文化、風土、民情、俗語,用北京語來做口頭的表達,抑是華文的書寫,根本無法度掌握母語的原味佮感情,著親像用國語搬布袋戲,演歌仔戲,是袂孝孤咧()

    第三個理由是「語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一個人出世了後,佇生活中第一個所接觸的語言著是「母語」,因為母語是由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形成个,並毋是特別去學習个,所以母語的腔口是無容易改變个、取代个,咱定定聽人講即個人講的是「南部腔」、「北部腔」、「鹿港腔」、「宜蘭腔」、「海口腔」、「澎湖腔」、「關廟腔」等,因為每一種的腔口攏有伊的特色,一聽着知,嘛感覺親切擱心適。比如「蕃薯cu5-ci5」、「鳥鼠chu2-chi2」、「舉箸ti7-tu7」、平均「kin1-kun1」、「小妹mue1-me1」、「雞肉ke1-kue1」一聽著知影是南部腔,抑北部腔;「捾菜(sai3)籃,去菜(sai3)市仔,買紅菜(sai3)」,這是台南關廟腔的特色(chs)。台灣俗語講「離鄉不離腔」,所以有人講:「鹿港人講話無相仝(kang5)」,因為鹿港人保留了較完整的泉州音;宜蘭人講話:「酸酸軟軟(suinn1-luinn7),食飯配滷卵(ciah8 puinn7 phue3 loo2 luinn7),食甲光光(kuinn1)。」因為宜蘭人保留了較()濟的漳洲音。對遮(ui3 cia1),咱著會當體會「少(siau3)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的鄉愁,「美不美,山中水;親不親,故鄉人。」的鄉土感情。

    第四個理由是「語言是一種思考的方式」:每一種語言的形成是幾百冬,甚至幾千冬以上,所以每一種語言攏保留了迄個族群深沈的文化。當咱咧(leh0)講一種語言的時,著是用迄種語言咧思考,比如:節日的時陣,咱會祝福別人平安、快樂,但是清明的時,無人講「清明節快樂」;仝款嘛無人用台灣話講「阿母,我愛汝」,因為咱無即款的文化,所以著無即款的思考佮講法。另外像英語講:「open the door」,北京語講「開門」,但是用台語來表達著加足豐沛:「開門,門開,門開開,門開開開…」等。講著數量詞有一粒()、一爿()(ping5)、一周()(ciu1)、一條(liau5)、一瓣(bang7/pang7)(如柑仔一瓣),一屑仔(sut4),分別代表一到十六之一的數量詞。擱比如講:台灣話對煮食,有十種料理的講法:「煠(sah8)、煮(cu2)、焄(kun5)、煎(cian1)、炒(cha2)、糋(-cinn3)、滷(loo2)、炕(kong3)、炊(chue1)、封(hong1)」,攏有伊無仝款的手路。另外像台灣的俗語有「父母疼囝長流水,囝想父母樹尾風」、「食糖算頓,食水久長」、「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當圓,廿三四月暗暝」、「卜去烏影,毋去吊鼎」、「一牽成、二好運、三才情」、「目珠看粿,跤踏著火」,這攏是活跳跳的台灣活,攏是即塊土地的聲嗽,毋過(m7-ku1)若是用北京語來講,抑者是翻做英語,台灣話的原味著走精去,因為每一種語言的思考佮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所致。

     頂面幾(kui2)種理由,值得逐家做伙來思考个。1930年台語文前輩黃石輝講:「汝是台灣人,汝頭戴台灣天,跤踏台灣地,目珠()看的是台灣的光景,耳空所聽的是台灣的消息,生活所過的是台灣的經驗,喙舌所講亦是台灣的話句,所以汝愛用感情的筆,來彩繪台灣的文學。」伊擱講:「用台灣話做文、用台灣話做詩、用台灣話做小說、用台灣話做歌謠,描寫台灣的代誌。」古早先賢講:「卜消滅一個國家,先毀掉伊的文化;卜毀掉一個文化,先埋葬伊的語言佮文字」。身為台灣人,咱是不是愛覺醒,來關心家己的母語,當咱的「喙舌佮筆尖合一」的時,也着是台灣人「文藝復興」的開始。

 〔註〕連橫著台灣語典:「汝是台灣人,不能不知臺灣事。」「余臺灣人也,能操臺灣之語而不能書臺語之字,且不能明臺語之義,余深自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