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稿)我對母語的認識
徐雯慧/左營國中
董老師、宋組長、各位老師,dak-(逐)家好!
今仔日我所bheh講的題目是「我對母語的認識」,這是我頭一次用台語來演講,講了無不妥當的所在,請dak家多多包涵!
俗語講:「一枝草,一點露」、「父母疼囝長流水,囝想父母樹尾風」、「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ziā ē台灣古早俗語,表達了一種人類共同的生活智慧、經驗佮信念,口耳(nì)相傳而來的生活語,自細漢的時陣著陪伴咱成長,教囡仔愛知福、惜福,毋通浪費食物,阿媽講,伊hit個時代「一粒田螺九碗湯」,三頓攏是煮番薯簽,若有白飯cām豬油食,dorh足歡喜。 隔壁的阿土偷挽棗仔,ho(予)主人發現diorh,大聲罵:「夭壽死囡仔!」。阿母講:「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細漢dorh做小賊,大漢了後dorh會做大賊。「相讓食有cun(伸),相搶食無份。」—ga-(共)咱講兄弟姐妹愛和好鬥陣,mài為著小事來傷和氣。
印象當中,台語dorh親像是「阿媽的話」,hiah
ni簡單、趣味,gah-(佮)咱的生活相結合。特別是一gùa趣味的囡仔歌,到zit-mà(即碼)iau是予人真懷念。「白鴒鷥車畚箕,車到溪仔墘,跋一倒,抾diorh二先錢。一先儉起來好過年,一先買餅送大姨。」 「ABC狗咬豬,阿公仔坐飛機,摔一下冷吱吱。叫醫生,來共伊醫,醫一下跤骨大細肢。」落雨天若bhe當出去cit-tŏr,di-(佇)nī-zīn-ka(簾簷跤)嘛bhe無聊,逐家相招來sng「一的炒米芳(pang),二的炒韭菜,三的強強滾,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將軍,六的六做官,七的分一半,八的火燒山,九的九嬸婆。拍汝千拍汝萬,拍汝一千零五萬。」,嘛是鬧熱滾滾!
m-gor(毋過),佇我讀國小的時陣,學校推行「國語運動」,禁止阮(ghuan-)佇學校用台語講話,所以,講母語的機會dorh愈來愈少,只有佮阿公、阿媽抑是阿母、阿爸開講的時,才會講台語。俗語講:「三日無餾bè上樹」,語言是一定愛佮生活相結合的。台灣長期以來實施國語政策,zit-mà受過教育的人,開喙合喙攏是用「北京語」咧發聲佮思考,進前我佇高雄師大學習TLPA的台語音標時,dak家上課deh-(咧)學台語的拼音,私底下抑是下課時,著隨轉國語咧開講,講母語煞親像咧講「外國語」leo!
阮兜hit-ē讀幼稚園的三歲囡仔,咧唸囡仔歌:「樹頂一隻猴,樹腳一隻狗,猴對樹頂跋落來,dè diorh樹腳hit隻狗。」「一個囡仔愛講話,講天講地,講烏白,m知講啥物貨,講gah一布袋。」音攏掠(liah)bhe準,烏白唸,課本內底的音標佮漢字gorh看無,特別是聲調更加複雜,這ho我有一個深深的體會:母語文化di咱即代若無強救佮保存,可能會漸漸失落去。今仔日,一般人佇聽的部分攏kah-(卡)無問題,主要原因是受著電視媒體,親像「親ziăn mài計較」、「兄弟姊妹」zia ē台語節目,抑是流行歌謠「港都夜雨」、「針線情」的影響,咱有聽台語的環境,所以自然地著有聽的能力,但是對母語來說,除了保存文化的傳承以外,bheh如何用來表達思想、意志佮感情,「想bheh-(卜)講」、「會曉講」,ia-gorh「會曉寫」,這才是母語教學的重點。
即遍參加研習,學diorh
zit套通用拼音,我感覺真有路用,因為比以前所學的音標好用、好學,而且對詩詞的學習有真大的幫助,過去有關古詩押韻的問題,無法度用北京語來解說,比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用台語來吟唱的時,dorh無出韻的情形。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用台語吟唱的時,dorh無入聲字消失去的問題。這對詩詞的吟唱佮學習,實在有真大的幫助,如果學生若使用zit套通用拼音,會曉分別啥是白話音抑是讀書音,等於是學會曉一種通行全世界「zat咧行的能力」。以前我對母語的認識有限,liah-(掠)準「台東調」、「花鼓調」、「萬基調」,zia(遮)只是歌仔戲的戲曲,想bhe到運用佇古詩吟唱,嘛真合軀(su)、真趣味。
感謝董老師zit兩個月來,zià-ni-à用心的牽教,ho阮對母語的認識佮學習,有誠(ziān)大的收穫佮進步!
(原稿)我對母語的認識
徐雯慧/左營國中
董老師、宋組長、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所要說的題目是「我對母語的認識」,這是我頭一次用台語來演講,說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俗語說:一枝草,一點露。父母疼子長流水,子想父母樹尾風。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
這些台灣古早的俗語,表達了一種人類共同的生活智慧、經驗和信念,口耳相傳而來的生活短語,自小時候就陪伴咱成長,教囝仔要知福、惜福,不要浪費食物,阿媽說,伊那個時代「一粒田螺九碗湯」,三餐攏是煮番薯簽,若有白飯搅豬油吃,就很歡喜了。
隔壁的阿土偷挽棗子,被主人發現了追著罵:「夭壽—死囝仔!」。阿母說:「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小時候就做小賊,長大以後就會做大賊。「相讓食有伸,相搶食無份。」—佮咱說兄弟姐妹要和好鬥陣,不要為了小事情就傷了和氣。
印象當中,台語就親像是「阿媽的話」,那麼簡單、趣味,佮咱的生活深深結合。尤其是一些趣味的囝仔歌,到現在還是使人很懷念。「白鷺鷥車糞箕,車到溪仔墘,跋一倒,抾到二先錢。一先撿起來好過年,一先買餅送大姨。」 「ABC狗咬豬,阿公仔坐飛機,摔一下冷吱吱。叫醫生,來甲伊醫,醫一下跤骨大小肢。」下雨天若袂能出去迌陶,在厝簷下嘛袂無聊,大家相招來玩「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強強滾,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將軍,六的六做官,七的分一半,八的火燒山,九的九嬸婆。打你千打你萬,打你一千零五萬。」,嘛是鬧熱滾滾!
不過,在我讀國小的時候,學校推行「國語運動」,禁止我們在學校用台語說話,所以,說母語的機會愈來愈少,只有佮阿公阿媽抑是阿母阿爸開講時,才會說台語。人家說:「三日無餾爬上樹」,語言是一定愛佮生活互相結合的,台灣長期以來實施國語政策,即碼受過教育的人,開喙合喙攏是用「北京語」咧發聲佮思考,近前我在高雄師大學習TLPA的台語音標時,大家上課時佇學台語的拼音,私底下抑是下課時,著隨轉國語咧開講,講母語煞親像佇講「外國語」咧!
阮兜那个讀幼稚園的三歲囝仔,佇唸囝仔歌:「樹頂一隻猴,樹腳一隻狗,猴對樹頂跋落來,壓佇樹腳彼隻狗。」「一个囝仔愛講話,講天講地,講黑白,不知講啥麼貨,講甲一布袋。」音攏抓袂準,黑白唸,課本裡面的音標佮漢字,又看不懂,尤其是聲調更加複雜,這使我有一個深深的體會:母語的文化在我們這一代,若無挽救佮保存,可能會漸漸失落了。今仔日,一般的人佇聽的部分攏較無問題,主要原因是受著電視媒體,親像「親戚勿計較」、「兄弟姊妹」這些台語節目,抑是流行歌曲「港都夜雨」、「針線情」的影響,我們有聽台語的環境,所以自然地著有聽的能力,但是對母語來說,除了保存文化的傳承以外,要如何用它來表達思想、意志、感情,「想卜講」、「會曉講」,還能「會曉寫」,才是母語教學的重點。
這次參加研習,學了這套通用拼音,我覺得真有路用,因為比以前所學的音標好用、好學,而且對詩詞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過去有關古詩押韻的問題,無法度用北京語來解說,比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用台語來吟唱時,佇無押韻袂合的情形。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用台語吟唱時,佇無入聲字袂合的問題。這對詩詞的吟唱佮學習,實在是很有幫助,如果學生若會使用這套通用拼音,會分辨啥是白話音抑是讀書音,等於是學會了一種通行全世界「帶的走的能力」。以前我對母語的認識有限,以為「台東調」、「花鼓調」、「萬基調」,這些只是歌仔戲的戲曲,袂想到運用在古詩吟唱上,嘛很趣味。
感謝董老師這兩個月來,如此用心的縴成,使阮對母語的認識佮學習,有很大的收穫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