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if (2826 bytes)
h1.gif (1979 bytes)


喋喋不休的「週休二日制」
撰文:董峰政
(本文刊載於八十六年三月三十一日•自立早報)
近日由於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世界各國的競爭力,台灣已由去年的第18名滑落為第24名,名次甫經公布,引起社會各界嘩然,一致撻伐質疑以標榜提升「國家競爭力」連內閣的施政能力。國內工總理事長高清愿、商總理事長王又曾、王商協進會辜濂松等,便藉台灣國家競爭力的滑落,大作文章,抨擊「週休二日」之不當。工商團體的負責人,普遍認為台灣的放假日過多,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同時表示台灣週休二日制的時機,尚未到成熟的階段。或謂國民所得達到二萬美元是個好時機,或謂十年後再實施不遲,或謂現在實施週休二日,我國國際競爭力會掉到第30名等似是而非的說法。經建會官員則指出,多放假一天,總體經濟成長率會減少0.08%。勞工團體則指責工商大老,不思改善員工的生活品質,一味以壓榨、剝削員工的心態,來看待週休二日制,其居心可議。同時指責政府部門,僅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思考,只考慮工商界的利益,處處替企業主的經營成本做著想,而忽略勞工的身心權益。喋喋不休的「週休二日制」,因而再度搬到抬面上爭論。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到臺灣,公教機關便實施周休一日半,當時台灣的國民所得不及三百美元,一轉眼至今(民國八十六年)已長達五十年之久,國民所得也高達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二美元,但各公家、民營機構至今仍周休一日半,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我們不提歐美先進國家,就以亞洲地區為例,目前除了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五個國家外,其他多數國家都實施週休二日。就以工商界拿來做藉口的國家競爭力來說,排名在台灣之前(前廿三名)的國家,幾乎都早已實施週休二日了。這些數據與事實說明了,政府主管機關的施政腳步,未能切合世界的潮流,未照顧到人民的文明權益。所以處理週休二日的作風,畏首畏尾,毫無擔當可言,以致延宕實施週休二日的時機,讓全民遲遲無法分享經濟成果的冀望。同時週休二日與國家的競爭力,也毫無關聯,只有印證工商界大老的「老大」心態,無法與國人為善的胸襟。

如果我們平心靜氣來看待「週休二日」制,應不難釐清其頭緒:

第一:我們看待任何福利政策,宜就「宏觀」的角度視之。週休二日制,這是一項全民的福利措施,理當額手稱慶。自不能因幾位自私自利的工商龍頭表示反對,政府主管官員對政策的推展,便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依人類歷史的進展看來,任何制度改革,既得利益者自必抗拒反彈,過去「健保」政策如此、「強制保險」政策如此,「週休二日制」政策自不能例外。所以我們呼籲「公共政策」理應從「總體經濟」層面、非經濟層面與世界潮流的宏觀角度,來看待全民的福祉問題。

第二:台灣企業的型態,早就從勞力密集工業,轉為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工業。 所以競爭力取決於工作效能的高低,而非工作時間的長短。工作效能的高低又取決於專業技術的提升與工作的意願。所以一直強調延長工作時數或抗拒週休二日者,基本上都是屬於勞力密集的工業,要不然就是不求長進接受特權保護的企業。

第三:週休二日制,表面看來上班時間只比現行的制度節省四小時。但若深一層探討,則實際可利用時間多出16小時以上。試想,如果週末不上班,則週五下班後,便是處於休假的心情。這對生活在高度競爭的工商社會裡,減少一些無謂的壓力,有莫大的幫助,無形中解決很多社會問題,而減少社會成本的付出。另外如就效率層面,不但可以為員工節省通勤時間及成本,國民也可利用週休二日自行規劃「進修計劃」,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並全面提升人力素質。

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人們有了充分的休閒,生活品質才能獲得保障,也才能將最大的潛能發揮在個人的工作崗位上。所以週休二日制的實施,是有其多方面的意義,它可以促使工商業產業升級的良性壓力,可以帶動台灣休閒、旅遊的風氣,也可以有較充裕的時間參加進修,落實終身教育的目標。所以不能以減少多少生產值膚淺看法來看待此政策。如更深沈的思考,人類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是解決「生存」的問題,更是如何「生活」的問題。所以對國民所得達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二美元的台灣,沒有任何理由再拒絕這種文明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