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 教羅、TLPA對通用拼音相煎何太急!
揭開專業批鬥外行的片斷醜陋史

                    作者:許極燉    來源:台灣日報2005.07.0910

教育部杜部長前些時曾表示8月底要決定整合(統一)台語拼音系統。於是百年老店的教羅派和威權專業的TLPA派的某些人士一時掠狂起來,一方面急就章地將兩套羅馬音標「整合」(觀其實質說「苟合」還比較妥切)起來,另方面則爆發對通用派的長年敵意而聯手或陰(網路)或陽(報紙)用盡手段非要趕盡殺絕,以便獨佔台語音標的市場,號令天下!

教羅與TLPA原本對立激烈,由於通用拼音的出現成為共同大敵人,因而隨同母語教育開始(2001年)即嘗試合作共同打擊,不但扭曲通用拼音,更對通用派人士做人身攻擊、辱罵,抑且還甘願被出版商利用而大打出手。這幾年來兩派一「幫」(出版社)對付通用的大動作比較火爆凌厲的有:(1)金安出版社假借<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名義出一本《通用呣通用》(略作「m通用」)的文集收錄了11位兩派的文章,蓄意對余伯泉氏大打出手(200310月)。(2)李勤岸氏(教羅「護法」)最近主導在網路流傳一篇題為<打破通用迷思,成全母語教育>的公開信(略作「公開信」)有12位連署,其內容極盡辱罵通用派是「江湖術士,是大騙子」。(3)其他兩派人馬更誣衊通用派「通中國」,是「台灣皮中國狼」,亂扣帽子。對通用拼音一知半解而又極盡扭曲,以下分項舉證請社會公評,俾資對台語羅馬拼音有正面的認知。

()TLPA派的威權心態

民進黨六縣市長主辦的第一次本土語言教育問題學術研討會(19906月),我有幸回國參加,在尾聲節目時我提議成立組織以延續「香火」。後來組成<台灣語文學會>,為了補助款等必須向內政部登記,得在會名上冠以「中華民國」四字,我堅決反對,所以只繳會費一直沒參加活動。會成立後積極釐訂台語羅馬字系統(1991年末)。雖然它基本上是教羅的修訂案,但未循正義程序,比起教羅完善,仍有缺陷(所以才有這次跟教羅妥協)。豈料事隔6年,跡近暗渡陳倉的方式取得教育部的認可,於1998年元月九日公布是為「TLPA」。旋即引起海內外教羅派譁然抨擊反彈(見1998323日及422日民眾日報)。

所謂TLPA即「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它挾教育部的權威撼動了教羅百多年的歷史地位。同時期,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提出<通用標音系統>的建議(1996年),為了解決台北市(阿扁市長時代)路牌華語拼音混亂問題乃提出「通用拼音」的概念。其精神是立足台灣破除中共漢語拼音方案(1958)的迷思,釐訂了台灣華語的羅馬拼音系統,完全跟台語拼音還沒牽涉。豈料TLPA的幾個大將竟然聯名在自由時報發表了一篇<通用拼音、中國通用?世界通用?>的長文(1998.4.21),不問青紅皂白,不管通用拼音還停留在跟「華語」周旋,而跟「台語」還扯不上關係,卻破口大罵通用是通匪了;「在中國還沒實際併吞台灣的時候,台北市率先投懷送抱地『過渡』了」。

其實,相反地,TLPA只跟台語有關係,而跟華語毫無關連,這些專家真的連這一點都無知嗎?否則怎會張冠李戴又亂扣帽子。後來馬英九廢棄阿扁的通用拼音而改用中共的漢語拼音,迄今,我從東京寫了一篇批判馬氏(2002.2.3自由時報),但不知TLPA諸公有否嗆聲?若否,則標準何在?

()《通用m通用》的意圖
為因應母語教學正式開始(2001年),通用拼音也推出了福佬台語的拼音系統,同時成立了全球性通用拼音協會。金安出版社的蔡社長說是要推展台語,我讓他出版2本台語書,合約不取版稅。我推介他跟余伯泉氏相識,並成立嘉南通用協會(蔡任會長),計畫引進通用系統做一番生意(余氏的助理編的通用教材讓金安出版,第一年免版稅,第二年只5%的條件)。中途因TLPA大將挾教育部的權威操作,金安乃中途轉向(片面毀約)放棄通用改採TLPA。並且在我回國訪台南時,一再對我說些沒具體的余氏是非,令人莫名其妙。後來蔡氏不惜花大筆錢邀來11位教羅(6位)與TLPA5位)專家的稿,出一本叫《通用m通用》的冊子。從蔡氏和李勤岸氏的文字可以看出這本冊子副題<整合台語音標的第一步>,其實是蓄意對余伯泉做人身攻擊,以及要鏟除通用的陰謀(冊名已暴露)。

蔡在序言(踏話頭)中的說詞刻薄尖酸,先是說台語界中他最佩服余氏,繼則謂余是外行人,非「語言學專家」,即罵個不停。然後暴露余氏沒能幫他發大財(賣台語教科書)的怨恨,而批判余的「行銷手法」大有問題(余氏為台灣語文奉獻自掏腰包,又不做生意究竟行銷甚麼,蔡卻不舉證)。蔡的踏話頭還對鄭良偉教授(時任國語會主委)不幫他寫文章頗有微詞:「可惜不知是謙謙君子使然,或是戀棧官方祭酒的高位」。蔡還自白去教育部向黃榮村部長表白過要放棄「TLPA改良式音標」?一個出版商竟然有這種本領,有這番動作,單純嗎?(目前我還寫稿給他辦的台語雜誌已數萬字,不取分文稿費。)

至於李勤岸氏不但批余氏是「非語言學專業人士」,而且抹黑余氏「利用政治人物對語言學不了解以及台灣人單純的台灣意識」扶持非法的華語(語言本身無罪,犯罪的是人)阻礙母語運動。這是哪來的邏輯。其實「利用…」這番話正是在說他(李)自己,證據如下:

()教羅TLPA的公開信

6月中旬,我的電腦接到台灣送來的一件資訊;題曰:「打破通用迷思,成全母語教育」副題是「一封公開信」。信末有列出14個連署單位,實則是12人,我全都有接觸過的人。主導者是李勤岸,榜首蔡金安,列名者非教羅即TLPA派。我從東京打電話去向其中6人確認,除了一個支吾其詞,餘5人坦白相告,該公開信並沒見過,是李某人說是要整合台語音標當然贊成就同意簽署了。李氏「利用」台灣人的單純,信任他,竟然把公開信內容無限上綱,恣意發揮,一言以蔽之;辱罵又痛批通用拼音是「江湖術士,是大騙子」!其實寫公開信的人正暴露了自己的騙術,它說:「1991年有些學者認為教會羅馬字有幾個符號電腦不易處理,建議修改,這就是TLPA」云云。TLPA是這麼單純產生的嗎?而對於通用則是說「引進中國漢語拼音,稍加修改,保留百分之九十五相似,宣稱可以與漢語拼音對抗,又可通用於台灣所有語言甚至可通英文。」

通用拼音果真是這樣的東西,也做過這種「宣稱」嗎?這番扭曲太粗糙了!中國的漢語拼音(方案)指華語,教羅和TLPA並不關涉華語,三派的問題意識都是台語,卻扯到華語去。而殊不知通用對台語的拼音系統獨立設計跟華語分開,例如聲調採用標注自然調(該變調即注變調,不該變調即注本調),蓋台語連音變調現象普遍而在華語很少。通用的理想祇是華福客三語既是同族語言,則「同音同字,一字(母)一音」力求易於教學。然而,教羅TLPA有這種「照應」嗎?至少對華語是空白吧!

公開信反覆辱罵通用派是「江湖術士、大騙子」未曾有專業訓練,擅於使用詐術,耍政治手腕,企圖詐騙得逞云云。這些說詞及其背後心態跟〈m通用〉一書中所彰顯者如出一轍。

m通用〉一書寄送到處氾濫,還被送到余伯泉任職的中研院工友手中。甚至聯合報的記者也拿來大作文章,寫了將近一大頁還附照片。徹底地解剖余氏在中研院「不務正業」,申請升等碰壁種種侵犯人權的解剖文章,未聞台灣的人權會、律師出來主持正義。結果余氏被「留院察看」一年,今年申請新竹某大學就職時又遭該校TLPA派「大老」寫灰色函用心計較破壞,以致求職功虧一簣空勞一場。教羅TLPA專家必欲置余氏於死地而後快。這種嗜好鬥爭的台語專家會是台語界的福氣嗎?

(四)專業的傲慢

李勤岸氏為首的幾個以語言學專業自負的教羅、TLPA人士,通用的支持者沒人敢隨便惹他。可是他們卻傲慢到認為別人不曾修過語言學的學分,所以無權對語言文字置喙。其實他們所奉為圭臬的教羅的發明者其專業都是傳教士,並非語學科班出身的專業。他們幾個領導教羅TLPA的學者和出版商動不動就譴責通用的人外行,非語學專業,只會耍政治騙取目的。他們長期以來視通用為眼中釘,「三分對事、七分對人」的作風今日尤盛。

黃元興氏寫了一篇「主張」教羅和通用各有優劣宜同時並存(621日,台灣日報)。短短的文字完全對事不對人,指摘事實論述,相當持平。可是看在專業的李勤岸氏眼中,「不得了」了。兩天後李氏在該報「大發雷霆」,高姿勢的罵聲連連「謬誤百出,主因沒受過語言學專業訓練,而且沒把英文學好」而且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地「這也是主張通用拼音者最大的問題所在」。然後搬出英語學碩士,從事英語學12年,以其專業大言不慚地來「糾正」別人的錯誤。這裡李氏老用「專業」唬人,請問一個即使是終生教英語的博士,他就一定是權威有能力「糾正」別人對非英語(例如台語或日語)的發言嗎?況且李氏所指摘「通用不分送氣」,更是對通用非無知即扭曲。通用是用ptk表送氣,不用他們的phthkh表送氣而已。說穿了,就是不准用ptk表送氣,卻誣為不分送氣,何其霸道!

問題是ptk三個字母英美人怎麼念?先請問TLPA四字是念「圖呂百」或是「兔呂拍」?前者不送氣,後者送氣。ptk三字在音節開頭十之八九念送氣,在音節尾或第2連音才偶爾念不送氣。這種實例數不完;(1)passpaypolicepipe…(2)totwotalktieten…(3)killkeykeepkind…。這些連英語沒學好的人都知道,怎麼英語專家卻不知道!然則李氏又硬拗,舉出stopt是念ㄉ不念ㄊ。殊不知台語裡不但沒有st、也沒有spsk等叢團(cluster)的子音,亦即沒有sp∼,st∼,sk∼的音節。

且看梁實秋主編的<遠東實用英語辭典>對國際音標(IPAKK)的說明(p89);p同ㄆ,t近似ㄊ,k同ㄎ。至於ph是念近f(例:phonephysics…),thsthinkthree),kh少見。h是喉音,用以表呼氣,也表喉塞音,教羅TLPA用它表送氣,中國學者用來表捲舌,ㄓㄔㄕ分別是zhchsh。順便一提,該辭典也說明;b近ㄅ,d近ㄉ,g近ㄍ,所以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1908)提出用bdg表ㄅㄉㄍ以來百年間歷經趙元任等人的「數人會」制訂的「國語羅馬字」,以至今日通行的漢語拼音都在沿用。如果不適於台語可以理性討論,不要扣帽子,也不必說中國話沒濁音(bg)就咬定中國人學不好英語,那只是偏見而已。

(五)整合「三國」歸兩極

讀了《m通用》李氏大作,才知道教會羅馬字(白話字)已經被「正名」為台灣羅馬字、簡稱台羅。台羅與TLPA的五名國語會委員(閩南語組),前此提案要修正TLPA1998年國語會通過的方案10項。兩派已經「整合」成功,互相遷就妥協,確是台語界盛事亦是喜事。然而妥協案相當曖昧,而且仍然祇可充音標之用,不適於做正字法的文字之用。這個「整合」仍停留在「苟合」狀態,他們無權再霸道下去姿意肆虐對付通用。

就我個人的看法,台語必須借重羅馬字的功能,是要用來做文字,跟漢字平起平坐,而不是像整合派的甘願充漢字的注音工具。所以聲調要注自然調(該變即注變調,不該變則注本調),發揮文書功能,亦所以促進教學效果,免受如何變調的困擾。至於ptk在現行英語的讀音是送氣遠多於不送氣已如上述值得堅持。其他字母或符號的細節,意見不同可以調整。祇是,長期以來專業的傲慢背後,早已形成一股對通用敵意的暗流,對人尤甚於對事的心結難解,則「三國歸一統」之前怕還要走一段兩極對峙的路程?最終局面如何圓滿就留給教學現場的「市場」去決定,但願勿再演相煎的醜劇。
(作者現為日本台灣語言文化協會會長;任教日本明治大學、駒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