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峰政致力推動通用拼音
教學經驗認通用最貼近學習者簡單普及化
記者阮琦雯/南市報
擔任全國二十一縣市台語師資培訓專業講師的董峰政,熟悉教羅、TLPA、與通用三種拼音法,因教育部出版客語、國語通用拼音版本,決定投入台語通用拼音教學。甫自北美宣傳通用拼音學華客福台語研習回國,他認為,在中文熱的風潮中,通用拼音法最貼近學習者,具簡單、普及化的特性。
董峰政現任高雄餐旅學院,南都廣播電台「母語田園」主持人,為全國二十一縣市台語師資培訓專業講師,雖然才剛從美加六大城市巡迴演講授課歸國,八月起,又要立刻投入高雄、嘉義等國中小母語通用拼音法教學。
對於台語拼音法各家爭議,董峰政認為是民主社會的好現象,但不想落入意氣之爭。他個人具有強烈的台灣本土意識,曾在長榮中學讀過六年書,也在母校教過六年書,對教會羅馬拼音並不陌生。
一九九八年,因教育部公告「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加上參與菅芒花語文協會,董峰政轉而使用TLPA,並編寫TLPA字典,以TLPA編寫十本著作。
不過,董峰政發現,不論教羅或TLPA,對初學者來說,因為與生活經驗不一樣,且要處理變調的問題,往往會因此放棄。
雖然早已接觸通用拼音,但董峰政長期以來都處於觀察的角色,直到九十一年教育部出版「中文譯音使用原則」,地名採通用拼音;九十二年出版「客語通用拼音」,只剩下台語拼音法沒有定案,但華語和客語都以通用為主的方向,讓董峰政下定決心,認為台語一定也不會缺席,於九十二年十二月正式公開推動通用拼音,更進一步出版通用拼音的台語實用字典。
董峰政說,語言是文化的DNA。他認為語言是生活,是給全民用的,應該具備簡易化、全面化、普遍化與徹底化的特性,而通用拼音法的易學易記,在全球一片學中文熱的時代,學員容易學,也成了他深耕通用的主要動力。(2006/07/30 21:23)
三種拼音法 各有優點
記者阮琦雯/南市報導
目前教會羅馬、TLPA與通用拼音法並行,各具優點。但談到與國際接軌的相容性,教羅派學者指與國際音標相近;TLPA派學者認為改良自教羅的拼音法,穩定性高;通用派則以好記好學為主要宣傳。
至於台語有「濁音」,英語發音沒有「濁音」的爭議;台南大學語教系副教授張惠貞澄清,英語的子音發音沒有用「濁聲」來稱呼,而是以有聲與無聲為具分辨,所以在稱呼上不能畫上等號;英語的有聲子音跟台語的濁聲發音位置一樣,都是經過聲帶的振動。因此,不能斷言,英語發音沒有濁聲來與台語做區別。
對於外界批評通用拼音法不具語言學背景,現擔任全國二十一縣市台語師資培訓專業講師的董峰政,熟悉教羅、TLPA、與通用三種拼音法,最後選擇發揚光大通用拼音。他指出,外界流傳通用拼音法由台大心理學教授余伯泉制定是錯誤的,通用拼音法早已存在,只是由余伯泉教授發揚光大。
董峰政提出兩位現任兩位語言學教授,來佐證通用拼音法的學理證據。
他說,台大語言所教授江文瑜在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閩南語音標相關事宜座談會「台灣通用拼音與台灣羅馬拼音的書面意見」,指兩套拼音的清濁音的標示都有其論點,台羅拼音與國際音標文字一致,而通用拼音在於英文影響力太大。
董峰政再指出,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所所長呂菁菁,在上述的場合中,也同樣贊同通用通英文的學理。(2006/07/30 20:42)
南市鄉土教學 含括三種拼音
記者阮琦雯/南市報導
教育部將在下學期起推動台語鄉土教學輔導員制度,南市編列一人,專心推動母語教育行政工作。目前南市台語鄉土教學系統,全部依照教育部規定,含括三種拼音法,連自編的「鄉土語言補充教材」,以漢文書寫,未標音,適合不同拼音版本,減少各家爭議。
為徹底落實國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日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曾公開指出,將推動鄉土語言輔導員制度,從學校教師借調擔任,再由教育部編列代課教師人事費。
教育局長王水文表示,南市確實已接收到這樣的訊息,南市的學校數在一百所以下,依規定編列一人,負責推動鄉土語言教育的行政工作、政策推廣與實務,非現場實際教學者。
台南市現階段台語鄉土教學,涵括三種拼音法,包括教會羅馬、TLPA與通用拼音法,並未統一拼音教材。教育局長王水文表示,語言必須全國通行,因此使用何種拼音法,應該由中央統一規範,目前南市依照教育部規定,三種拼音法都有人使用。
台南市去年出版「鄉土語言補充教材」,內文以漢文書寫,未標音,適合不同拼音版本,以減少各家爭議。(2006/07/30 20:04)